家庭中醫的常備方劑(二)
第二次見面了,要提醒大家記得『蘿蔔模式』,一個蘿蔔一個坑,千萬不要用腦去思考,否則就沒效了!!
廢話不多說,不然本宮又要乏了!
第一方:桂枝湯
這個方劑好像以前賴醫師說過,想跳過去讓大家自己看以前的舊文章可不可以阿!不行?喔!那隨便蓋一下好了!
常來看賴醫師門診的一定知道,賴醫師超愛用這個藥的,感冒用桂枝湯、流鼻水也用桂枝湯、咳嗽也用桂枝湯、拉肚子也用桂枝湯、連痔瘡、嘴巴破、喉嚨痛都用桂枝湯。所以說桂枝湯這個蘿蔔有很多隻腳?
其實我覺得他就是兩腳蘿蔔,就跟高級人參一樣兩手兩腳。(又離題了嗎??)
第一隻腳:外感風寒。
第二隻腳:素體陽虛。
這兩隻腳其實也只有一隻腳,就是『惡風、自汗』。(怎麼說的好像在練形意拳)
惡風,自汗,在中醫就是講『表虛』,只要不喜歡吹風,管他是冷氣、電風扇、空調、還是溫度降低就會不舒服,都可以稱為『惡風』。
稍微活動就會出汗,或是不活動也會出汗就稱為『自汗』。這個汗多半會出現在腰背部,濕濕潤潤的就算是了。而且一出汗就會覺得『惡風』那就更對證了。
只要有這兩個證狀,管你是頭痛、偏頭痛、流鼻水、鼻塞、打噴嚏、打嗝、想吐、過敏性鼻炎、便秘、二尖瓣膜脫垂、拉肚子、小朋友半夜尿床、濕疹、凍瘡、痔瘡、、、、你想的到的西醫病名,全都可以用。
當然如果你會把脈,再加個左寸脈浮。那這個坑就更準了!
只不過這個方可以用的範圍太大,可以加減的方向太多。很多人都會混亂。
初學中醫的媽媽們只要認『惡風、自汗』兩個證,加點初期感冒證狀,像流鼻水、打噴嚏,就給你孩子灌下去,或是剛淋完雨、玩完水也可以。應該就不會有太多後面的問題。
什麼?吃完冰喔!那也行,不過用理中湯或人參湯更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