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厭食
『賴醫師,我家姊姊都不喜歡吃飯,你看看臉蛋這麼小一個,體重跟弟弟差不多,連身高都快比妹妹矮了…….。』
賴醫師,我,看看了看這個小姐姐,差不多五歲,神色有些緊張。我隨口回答了一句:『這位媽媽,我要替國家感激你和你的先生。』
『什麼?』
『感激你,延緩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的時間,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。』
『咦?喔,沒有啦!後面是龍鳳胎阿!就買一送一。那賴醫師,我婆婆說:可以幫我們姊姊開個脾嗎?讓她食慾好一點。』
『可以阿!讓姊姊多一點食慾,才會長高長胖,不要再走名模路線了……。』
看完了診,開完了藥,我請小姐姐先出去跟助理拿個小糖果吃,卻把媽媽留下來談了一會兒。
古時候中醫裡有疳積、穀癥、哺露、丁奚、小兒厭食、小兒積滯、小兒疳症等,都是敘述小朋友不愛吃飯,進而影響小朋友正常生長發育的病症。這個問題真的很嚴重,因為古人把疳症列為兒科痧、痘、驚、疳四大要症之一。
現今小朋友食慾不佳,有許許多多的原因。例如:偏食、吃東西時間不固定、吃過多的零食,或服用過多不易消化的高營養食物。甚至賴醫師最近還發現,有爸媽過度害怕加工食品,而不願意給孩子吃許多又加工過的食物,或是小朋友生活中有所壓力,導致精神上的厭食。
要知道中醫多認為小朋友的『脾常不足』,加上飲食不能自調,常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;吃東西也常遇到喜歡吃的東西,吃到過飽而不知道控制份量。這樣長期下來,腸胃受傷就會導致中醫所說的,脾失健運、胃不思納的厭食症。在我們看來如果小朋友如果生長曲線不能達到35%以上,臉色又不佳。就建議要注意小朋友的生活起居、飲食作息,或諮詢您信任的家庭醫師或中醫師調理。
至於賴醫師的建議:
周歲以前的小朋友建議吃母乳(先前似乎有討論過配方奶和母乳的差異)。吃配方奶的小朋友如果出現常常吐奶塊,及大便常出現未消化的白色乳塊,餵奶每次沒辦法吃多,卻要頻頻餵。(就是每次只能餵少量,一、兩個小時就要餵一次)建議去找健康的母乳連續餵食三天到一週,或是給您信任的中醫師調理開藥。
如果二三歲以上的小朋友,台灣民間有用鹹橄欖煮雞湯開脾,因為不會有任何副作用,所以給大家參考。如果小朋友厭食的狀況不是心裡及情緒因素,可以請專業的醫師評估後,幫孩子作刺四縫。
但是(人生最可怕的就是這個但是),現今台灣社會物資豐富,取得容易,所以賴醫師看到多是心理和情緒因素造成的厭食。例如:小朋友吃飯時,媽媽為了趕快收拾餐桌(作自己的事),情緒失控的對孩子反覆說:快點快點。或是吃飯時配3C產品,讓孩子無法體會食物的美味。甚至平時生活壓力過大,例如考試,學習。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食慾不振。
當然我們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生理因素,例如:慢性鼻竇炎,導致孩子沒法聞到食物的味道;慢性胃炎,導致孩子稍微吃了一點就不舒服。
最多見的是,零食和糖果,甚至水果都會造成孩子的偏食和食慾不振。
什麼?水果也會造成孩子偏食和食慾不振?水果不是最健康了嗎??
因為台灣的農改技術獨步全球,所有的水果經過品種改良後,都改的又香又甜,簡直跟糖果沒什麽兩樣。加上水果多屬寒性的食物。這兩點下來,過量的水果自然會造成孩子的脾失健運和胃失納運的情況。
所以賴醫師在這裡提醒大家,孩子最佳的醫師是父母,唯有父母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狀況,幫助孩子管理生活習慣和飲食條件才是最好的治療。
最後這裡還是提供一個零食給大家參考:肥兒八珍糕。
成分:
黨參30克、白朮30克、茯苓50克、薏苡仁50~100克、蓮子肉50克、芡實50克、山藥50克、白扁豆30克、白米和糯米各200克。
上述材料研成粉末,加水,加少量的白糖,揉成麵團,蒸熟後切成糕,烘乾,以便於存放。也可以直接把藥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,然後喝下。
如果懶惰,可以試試科學中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