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編:「賴醫師,我最近都睡不好!」
賴醫師:「嗯?你有睡好過嗎?從我認識你的這幾年?」
小編:「你怎麼知道?」
賴醫師:「就忙著結婚。結婚完,忙懷孕。懷孕完,忙養小孩。叫你早點結婚,你就不要,搞到現在好像在趕場一樣。」
小編:「沒辦法!小孩就黏我啊!而且你知道我家拔拔幫忙的時候,我實在看不下去⋯⋯」
賴醫師開啟聽覺屏閉模式。「好吧!我開點幫助睡眠的藥給你!記得趕緊跟小孩分房睡!小孩七歲了,該自己睡小床了!」
基本上,現代不一樣了,很多情況也跟以前不同了!唯一相同的是,媽媽還是孩子的觀世音菩薩。
媽媽睡不好(睡不夠,或淺眠,總而言之,就是睡醒還覺得疲倦),我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事。
你看看,小孩如果輕微的有一點症狀(例如:睡不好,淺眠,夜驚,鼻塞,咳嗽),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媽媽會驚醒或睡不好。
可是同樣的情況,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⋯⋯(嗯!好!為了我們男人的尊嚴不要再說下去了)的爸爸會被驚醒,或睡不好。
再加上大部分的孩子,玩樂時找爸爸,睡覺或疲倦生病時都會找媽媽。
你看看我家喀撐,從月嫂離開我家以後,就是我一手把屎把尿,一個晚上起來餵奶三次,一直搞到快兩歲,我們的革命情誼不可謂不濃厚,最後還不是『叛逃』跑去跟姊姊和媽媽睡。
讓我一則以喜,一則以悲。
小編:「賴醫師,你覺得悲傷是因為喀撐叛逃,那我不懂你在高興什麼?」
賴醫師:「因為從此半夜換他媽起來餵奶阿!!哈哈哈哈!」
小編:「⋯⋯」
媽媽們睡不好,賴醫師真的深感同情,因為賴醫師僅僅只過了兩年睡眠不足,就覺得老了好幾歲,腦筋也覺得變苯了!
小編:「賴醫師,我真的覺得,很笨,跟超級笨,在你身上,我感覺不出來有什麼差異。」
賴醫師:「⋯⋯」
——那我們要怎麼辦呢?
正確的來說要放寬心。這句話標準是沒帶過孩子的人說的。
沒有啦!!最好的方式,就是等孩子長大,你就好了!!
——啥?這樣也不行?
好吧!大絕招就是刷老公的卡,抒解一下壓力!
——什麼?信用額度不夠?
那最後一招,嗯,找個你信任的中醫師,討論一下你的生活形態、飲食,是否有該注意的地方?例如老是跟孩子一起睡,呼吸不順暢?(如圖)
依照你個人的體質,調配適合你的湯劑,然後按時服用!雖然這不是根本的辦法,但聊勝於無吧!
小編:「賴醫師,那什麼是根本的辦法?」
賴醫師:「把小孩塞回去⋯⋯」
小編:「能塞回去,我還問你?!那我這種體質該吃什麼藥?」
賴醫師:「雙X湯?人參養X湯?」
#媽媽放寬心
#塞不回去賴醫師也知道
#不然早把討債鬼塞回去
#藥可以緩解但是最好的還是睡飽
#真的睡很差再討論
#藥不要亂喝
#你睡得差跟別人睡得差的理由不一樣
- Nov 18 Mon 2019 10:54
【睡不好的媽媽有救嗎?】
- Nov 18 Mon 2019 10:51
【當歸四逆湯治凍瘡】
- Nov 18 Mon 2019 10:50
【散劑丸劑和水藥】
「賴醫師,我家弟弟這個藥要吃多久?」
「大概吃個兩天,如果沒症狀就不用來了,但是如果症狀變了,就需要換藥了!」
「那要吃完嗎?」
「應該不用!這個藥不是吃好、吃滿的藥!」
「那……賴醫師,我家弟弟這次感冒完了以後,需要來調一下身體嗎?」
「不用喔!你家孩子底子不錯,好好吃,好好睡,好好運動就行了!」
「真的嗎?」這位媽媽露出疑惑的眼神。
「那我還要做些什麼嗎?」
「真的不用,千萬不要多做些什麼!」我這些年看過太多媽媽,因為資訊的氾濫,做出一堆超奇怪的事情。
例如:咳嗽、痰超多的時候,吃個冰糖燉雪梨。
或是咳嗽、聲緊、唇紅的時候,來個麻油雞之類的。
小編:「那……賴醫師,真的沒有需要調身體的孩子嗎?」
「有喔!有兩種孩子需要調身體!」
常來XX診所的,一定聽過賴醫師說過的都市傳說,在台灣中藥集散的街上,有一個阿公,在盼望多年後,迎來了一個長孫。
可是,因為種種的因素,這個長孫早產、體弱多病,發展也比其他孩子慢一點。阿公心疼、無奈之餘,只好在阿孫每天吃的白飯上,鋪上一層透白精亮的燕子嘔吐物。
小編:「嘔吐物!好噁喔!」
「那我下次請你吃燕窩,你要不要吃?」
小編:「要、要、我要!」
時光飛逝、歲月如梭,一連吃了好幾年的嘔吐物!孩子長大後,居然比同年齡的孩子更加健壯、更加聰慧。
這個傳說是真的嗎?
嗯,這不是重點!
重點是,真的有這種孩子!天生底子就是比人家弱,
人家同年齡的孩子,三個月感冒一次,他一個月要感冒三次。
人家長肉率極佳,隨便吃隨便長高長肉,他就是不長高、不長肉,生長曲線一直 #堅持維持在百分之三!
人家不刷牙也不蛀牙,他隨便就是一口爛牙。
不論是語言或是運動發展,就是比一般的孩子遲緩那麼一點點!
偏偏,我們帶去主流醫學檢查,各方面數據都很正常。
真心不騙!我,真的遇過!
這類的孩子一看就是「青損損(台)」,先天不足,後天真的需要調整。
但絕對不是那種「阿嬤覺得孫子很虛」的那種虛!
這類孩子,賴醫師很不喜歡看!
因為賴醫師是急性子,喜歡打電動那種立即性的回饋反應。
吃調身體的藥,一吃就是一年半年,除了可以看到房貸的數字減少外,一點成就感都沒有!
而且往往還不能順順的調,中間還要治一下感冒,或是治一下腸胃炎。
不過還好,調的是小孩!調身體的時候,只要中間不要生什麼大病,藥有對證,順順吃,吃個三個月、半年就會改善!
如果是大人,生活習慣不佳,又要追劇、又要熬夜、又要工作,還要帶孩子,調個十年都弄不好。只要不要越調越糟,就阿彌陀佛了!
那調身體,要用什麼特殊的藥嗎?
賴醫師是覺得不用,只要 #對證,一般科學中藥也可以解決。
真的比較棘手的,我也用過中藥直接打粉的 #散劑,的確效果比較好,可是價格也相對比較高。另外還有一種 #丸劑,就是像那種黑藥丸,可是要訂製,粉麻煩!
水藥?那個喔!因為小孩接受度不高,爸媽沒時間煎煮,賴醫師懶得代煎……三大因素交雜之下,雖說效果跟散劑差不多,但是賴醫師很少開。
但!凡事都有特例。如果孩子體質是吃黃X建X湯的,家裡的管家和女傭又很認真,加了很多麥芽糖,就沒有以上的問題。
最重要的是,如果你的中醫師在幫你調身體時,開立粉劑、丸劑、水藥這些東西,往往是因為孩子的體質真的需要一些健保沒給付的特殊藥物。我想真的不是因為看診的醫師背的房貸太高!
小編:「那另一種需要調身體的呢?」
「另一種就是業障病!」
「業障病?!真的嗎?聽起來好嚴重!我不知道賴醫師你對靈界也有研究!」
「嗯!這種業障病的病名就是:不幫賴醫師出房貸就會全身不舒服的病!」
「靠腰!!」
#調身體要對證 #拜託不要自己調 #沒對證的不叫調身體
#中藥有粉劑丸劑水藥 #調身體
- Nov 18 Mon 2019 10:48
【臍療治針眼】
最近因為有些小朋友有特殊的需要,所以我翻閱了一些臍療的書。
其中一本是關於日本特殊療法。
這本書裡面有提到麥粒腫(針眼)的治療法。因為之前有聽過同道提到,加上臨床上有許多媽媽使用過後,覺得效果10分良好,所以特別在這裡介紹給大家。
如果你的孩子長了針眼,我們可以在廚房裡面拿一些粗鹽……
小編:「我家窮沒有粗鹽,用海鹽可以嗎?」
賴醫師:「隨便你啦!用我上次送你的玫瑰鹽也行!再不然把你家的玫瑰鹽燈刮一點鹽巴下來貼!」
如果沒有粗鹽,用一般的食鹽也可以,拿一點塞在小朋友的肚臍裡,拿透氣膠布貼起來。
12小時換一次,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!
#針眼 #麥粒腫 #臍療 #粗鹽
- Nov 18 Mon 2019 10:45
關於超猛媽媽怎麼教小孩英文的情報!
- Nov 18 Mon 2019 10:43
【小孩多小,可以吃中藥?】
某天,有個患者在我把脈的時候,問了我一個很艱深問題。
「賴醫師,你兒子是什麼時候開始吃中藥的?我孫子已經3歲了,我想給他吃中藥保養身體,可是我媳婦說:『中藥會洗腎,會有重金屬』,所以我都不敢給他吃。」
因為這題太難了,所以我閉目沉思了一下。
我兒子喀撐在三個月時第一次感冒,那時我就給他吃中藥了,外面候診室那個媽媽,不也抱著一個小娃娃嗎?
而且書上有說,出生就有黃疸的孩子,可以接受中西醫爽管齊下的治療。
所以,只要正確使用中藥,#不論多小的孩子都可以吃中藥。
小編:「賴醫師,是雙,雙管齊下。」
「你很煩耶!我就是中文不好,才來當中醫師的!」
可是這能說嗎?
說的不好,萬一引起人家婆媳糾紛,這怎麼辦才好?萬一,後來當老公的、當兒子的,因此變成夾心餅乾,導致夫妻失和、母子反目……那可怎麼辦才好?
因此,我決定說:「大姊,人家的小孩,我們不要管這麼多啦!」
我心中是覺得,中藥經過西方科學的檢驗,已經把很多有問題的東西都去除了,尤其重金屬這種有的沒有的,台灣對於中藥材的輸入也有邊境查驗機制。如果真的很擔心,就吃大品牌的科學中藥,除了政府對科學中藥有更嚴格的把關外,大品牌都有進行中藥材的認證,甚至為了外銷到歐美地區,還有標準更嚴格的查驗!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,大部分都自前五大藥廠,包括順天堂、科達、港香蘭、勝昌、莊松榮等,應該不需要那麼擔心重金屬的問題。
至於中藥會不會洗腎的問題,過去我也提過,國內有主流醫學為了怕腎病患者亂吃中藥,導致提早洗腎,做了相關研究。結果驚異的發現,正確使用中藥能降低洗腎的機率,和延長不需洗腎的時間。
至於副作用的問題,洗腎也算是一種副作用,我們就不再多提。
醫療行為都會有它的風險,即使現在很常見的靜脈注射,都有極低的機會引發靜脈壁炎(這病名應該沒錯吧?)。身為一個正常的醫師,絕對不會為了錢財,將病患暴露在醫療風險之下。這跟製藥老闆的廣告台詞一樣:「先講究不傷身體,再講究療效。」
小編:「賴醫師,你就只會記得這些。」
「……」
因此,不管西醫或中醫,大部分都是使用他們所知,療效最高、風險最低的醫療方法。不然,很多中西藥都有各自的副作用,為什麼那麼多病人吃了都沒事?──因為有醫師們把關啊!
後來,大姊臨出診間的時候,回頭還交代我:「賴醫師,你剛剛是不是睡著了?怎麼這麼久才回話?」
「……我風中蟾蜍啊!」
「賴醫師,你這樣不行,自己是中醫師,要好好補一下。」
「是!是!是!一定!一定!」
- Nov 18 Mon 2019 10:40
為什麼會食積?
上次說到小朋友食積。
有人問說:「什麼是食積?」
我記得書上是這樣寫的:「小兒宿食不消者。胃納水穀而脾化之。兒初不知樽節。胃之所納。脾氣不足以勝之。故不消也。」「有食飽傷脾。脾氣稍虛。物難消化。留而成積。」
以前的醫家,他們就是把觀察到的經驗和經方詳實的紀錄下來,留給我們學習和參考。可是有時候分得太細,會讓大家望之卻步。所以,賴醫師只粗分「小兒食積,因脾胃虛寒,乳食不化,久而成積。」(《保嬰撮要》)。
食積有因虛寒而積,有因過食而積。
因寒虛而積,這類的孩子,多半飲食運化功能失常,腸胃蠕動不佳。
另外一種是「阿罵覺得你餓」的那種食積。
兩個都可以說成是消化不良的問題。(當然也有不在此二範圍的問題),就像你的存摺存款太多,一種是因為你不知道怎麼花,一種是你中了威力彩頭獎。
咦!這個譬喻不好嗎?
存摺數字太多久了就會亂花,最後還是一貧如洗,這就是「疳症」。
亂花的過程,就是積久成敗,食積腹瀉。這種大便很多都是帶酸臭味,一旦聞到這大便就要注意控制小朋友的飲食,吃清淡點,吃少點。
我們要怎樣預防小兒食積的問題呢?
就像我們只要學會跟著別人喊「+1」就可以解決存款問題一樣,記得讓孩子有空腹的時間,例如:中餐到晚餐之間,下午的時間都不要給孩子吃零食。睡覺前也不要讓孩子吃東西。
如果都做不到,週末假日出去玩的時候,記得等孩子玩累了、玩餓了,自己要食物的時候,再給他。
不要擔心一個正常的孩子會餓死或餓過頭,他會自己跟你要食物的。
除非,你「+1」喊得太凶,喊到沒錢買米!
@圖文再度不符@
#假期已到請照做
#千萬不要放假吃更多
- Oct 02 Wed 2019 20:53
【「食積外感」還是「外感食積」?】
- Oct 02 Wed 2019 20:51
【長高的方子吃了嗎?】